新闻网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

打造“双循环”的中国经济有力回击“脱钩”谬论

2020-08-04 17:23:21 来源:
中国商务部近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,99.1%的外资企业表示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。包括高通、波士顿咨询等美国企业在内的10家外资企业负责人近期也明确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,对企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看好中国经济何以成为外资企业共识?这不仅在于中国经济本身的韧性和潜力,还在于中国经济不断拓展新发展空间,提振了全球信心。

  人们看到,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,由一季度同比下降6.8%转为增长3.2%;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.4%,较一季度下降10.8%,回升明显。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经济史专家理查德·格里菲斯指出,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以及持续流入的外资表明,长期以来,中国作为全球投资目的地的热度未减。这也清楚地表明,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取得重大成果。

  当然,就上半年整体而言,中国经济增长、工业、服务业、消费、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域,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。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。对此,中国决策层显然有着清醒的认识。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中国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,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“双循环”由此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热词,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指引,将有助于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。

  怎么理解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”?这意味着“不等不靠”,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,持续扩大内需,办好中国人自己的事情。以前,市场和资源“两头在外”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、世界经济低迷、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,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显然有助于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。在这方面,中国具备诸多优势,包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、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规模的工业供应体系、拥有14亿人的大市场和4亿中产阶级群体等。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完全有能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通过繁荣国内经济、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,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,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,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实现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”不仅将助推中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,也将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,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利好。

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分别预测,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4.9%、5.2%,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《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》预计,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(FDI)将同比下降近40%。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实现“双循环相互促进”成为一抹亮色,这也将进一步有力回击美国一些政客炒作的“外企撤离”“与中国经济脱钩”等谬论,给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与艰难挣扎的外资外企注入信心与动力。

  欧莱雅集团近期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,该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二季度销售额实现30%增长,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7.5%。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反弹,为欧莱雅集团在全球市场稳健复苏奠定了强有力基础。此外,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近日指出,作为东盟出口商品最多的国家,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成为东南亚国家“关键资产”。 与此同时,中国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正在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。汇丰集团总经理兼“一带一路”及业务走廊亚太区主管穆贵德撰文指出,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倡议,“一带一路”能够构建高质量和可持续投资和贸易网络,将对世界经济重启作出关键贡献。

  尽管近年来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有抬头之势,但中国依然按照既定计划不断扩大对外开放。今年以来,《外商投资法》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,中国全面取消了商务领域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的审批和备案,实施信息报告制度,大幅压减负面清单,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,投资自由度便利度进一步提高,使得外资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指出,《外商投资法》实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积极变化,让中国经济充满活力。

  最新数据显示,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1.1%,较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连续5个月运行在50%的临界点以上,显示中国经济景气持续恢复。这也让世界看清: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,而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。下一步,中国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乘势而上,奋勇前进,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,助力世界经济复苏,推动全球化向更深领域前进。








版权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衡阳新闻网”的所有稿件,版权均属中国衡阳新闻网站所有;
2、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对本网相关新闻稿件及信息进行变更篡改、复制转载、建立镜像等行为,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衡阳新闻网”,否则,本网均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;
3、凡本网转载稿件未注明“来源:中国衡阳新闻网”的所有稿件,均为转载稿件,如涉及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敬请立即通知我们,并提供有效的书面证明,我们将在认真核实后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;
4、本网转载的相关稿件,不代表本网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已经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
5、本网虚假新闻监督热线:0734-8888057,欢迎广大网友监督举报。也可以点不良信息举报进行网上举报。
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陈西岳律师 13607343715
最新推荐
图片新闻
热点文章